吾优心得网 >读后感

我做了一项小实验300作文参考8篇

通过作文我们能够培养自己对细节的敏感,从而更好地理解人与世界的紧密联系,作文可以使我们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,从而使我们的文字更富有吸引力,下面是吾优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我做了一项小实验300作文参考8篇,感谢您的参阅。

我做了一项小实验300作文参考8篇

我做了一项小实验300作文篇1

“铃铃铃”下课铃响了,老师拿着教具走出教室。

“大家快来看啊!”乐乐大叫一声,捧着足球得意洋洋地说,“我的足球很神奇,会吹泡泡!”

话音刚落,教室里炸开了锅。

“足球怎么会吹泡泡?”

“骗人!足球又没嘴巴,怎么吹泡泡?”

“让你的足球吹个泡泡看看!”

……

大家围在乐乐争论不休,教室里闹哄哄的。“怎么了,你们在讨论什么?”杨老师神色紧张地看着我们。

我们争先恐后地说:“杨老师,足球会不会吹泡泡?”

杨老师笑了笑说:“要不我们来做个实验吧。”于是杨老师端来了一盆水,他把乐乐的足球浸到水里。奇怪的一幕发生了!一个一个的泡泡从水里冒上来。

“呀,足球真的`吹泡泡了!”我们异口同声地尖叫起来。

杨老师捞起足球,用毛巾擦了擦,然后拿贴纸贴在足球上,神秘地对我们说:“看仔细喽。”他又把足球浸在水里,可是过了好一会儿,一个泡泡也没冒上来。

“咦,足球怎么不吹泡泡了?”乐乐疑惑不解,同学们也都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不知道为什么。

“哦,我知道了。”我灵光一闪。

“高文俊,你说为什么足球会吹泡泡?”

“因为,这个足球漏气了,所以放在水里会吹泡泡。刚才老师用贴纸堵住了漏气的地方,足球就不吹泡泡了。”我自信满满地说。

“你真会动脑筋!”杨老师朝我竖起大拇指,微笑着对大家说,“同学们,科学就在我们身边,只要我们认真观察、勤于实验、善于动脑,就一定会有大发现哦!”

我做了一项小实验300作文篇2

周六早上,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实验是“纸张托水”。上课了,老师笑眯眯地问我们:“这满满的一杯水,可以被一张薄薄的纸托住吗?"大家异口同声地说:“不可以。”

“真的是这样吗?”我带着这样的疑惑,仔细观看老师做实验。老师先准备一个杯子和一张薄薄的纸。接着,她把杯子装满水,高于杯口却不溢出来。然后她把一张薄薄的纸放到装满水的杯子上,沿着杯口轻轻地按一圈,顺时针按。最后老师把杯子轻轻地倒过来。如果水没有漏出来,实验就成功了。可惜的是,老师第一次失败了。

然而老师不气馁,再来一次。当她要把水杯倒过来的'时候,大家都屏住呼吸。最后,我们看到薄薄的纸张真的能稳稳地托住了水杯。“成功了!”大家欣喜若狂。哇,真是不可思议啊!真是太神奇了!

看完老师的两次实验,我知道了“失败乃成功之母”的道理。

我做了一项小实验300作文篇3

有一次,老师走进门里,手里拿着一个鸡蛋,叫我们试一下单手捏鸡蛋,我都傻了!

上课了!一个同学举手说:“老师,是要教我们煎鸡蛋吗?可也没有锅,不可能啊。”

只见老师眼一眯,嘴巴一笑,叫了一个同学来,他说:“一个鸡蛋单手捏破,可以吗?”我们大声一叫,当然行啦!开始吧!同学大力一捏,脸像一座火山要喷发一样,他大声说:“我放弃了”。我们的大力士,小名金刚,上场了,我们为他加油,看他大声一吼,像一头强壮的大象似的,啊啊啊!他尽力了!我们不敢相信!

我按捺不住,鼓起勇气问:‘“老师,为什么呢?是什么原因?”

你们把力气扩散开了。所以不会很破,如果把力气集中到一个位置,会不会破?我想了想,说:“会呀!”那就对了,你试一下,把鸡蛋捏破,果然破了!原来这和打人一样啊!我又学到了新知识!

我做了一项小实验300作文篇4

今天我看了科学视频:不打破鸡蛋,鸡蛋还能立起来。看完后,我感到很惊讶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

我又怀着好奇的心情播放了一遍,只见视频中的人把盐撒在桌上,鸡蛋竟然就立起来了。真的是不可思议!后来通过请教百度,我才明白:原来是力学作用中的摩擦力,因为盐颗粒增加了摩擦力,还能和鸡蛋的球面顶点形成三角形,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支撑,所以鸡蛋就立起来了。

我连续看了三遍,心血来潮就相亲自去试一试,一扶,二放,三慢放,四松开。鸡蛋果然挺立着。我高兴得手舞足蹈,大声地喊叫着:“鸡蛋就立起来啦!”

这时,不知从哪里吹来一阵风,盐颗粒变得七零八乱,可鸡蛋竟然都没倒。科学真神奇呀!

我做了一项小实验300作文篇5

今天我做了一下小实验,做的是纸片托水。我的准备是水、a4卡纸和杯子。我要把纸按的紧紧的,不让它漏出来,如果按得不紧的话。他就会漏出来。就在这时,爸爸下班回来了,我问爸爸:“爸爸,为什么按紧了就不会漏出来呢?”爸爸说:“因为没有空气,所以就不会漏出来。”我又问:“爸爸为什么按得不仅就会漏出来呢?”爸爸又说:“因为有空隙,所以就会漏出来。”纸片托水,其实是很好玩的一个实验,成功了就好,不!成功也没关系,我会下次再努力做实验,争取成功。

我做了一项小实验300作文篇6

今天,科学课又到了!同学们都在讨论今天科学老师会教我们什么有趣的科学实验,老师刚刚走进教室,同学们就像炸了锅一样。老师说这次我们来做个有趣的小实验。

首先,老师拿了一张纸,撕成了米粒大小,然后又拿一支笔在衣服上摩擦了几分钟,最后,把笔放在纸上,结果,小纸屑吸上去了,有的完全吸上去了,有的没有完全吸上去,而是立在那儿,就像一个个跳舞的小朋友。同学们看了便纷纷下了座位,围在讲台周围。有的睁大眼睛去看立在那儿的小纸片,有的伸长脖子看那被吸上去的小纸片。老师说:“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么被吸上去的吗?”同学们都很想听,就赶紧回到座位上安安静静地坐着,等候老师的解答,空气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。

老师说:“这其实都是静电搞得鬼,笔通过与衣服的摩擦产生了静电,所以小纸片才能吸上去。”我这才恍然大悟。

完成了这项小实验,我又明白了一个科学原理——摩擦起电,真开心呀!我喜欢这项实验,更喜欢它让我懂得的科学原理。

我做了一项小实验300作文篇7

今天的科学课上,老师带我们做了一项小实验。同学们一听可以做实验有的高兴的合不拢嘴,有的开心的跳来跳去,活像一只小猴子,有的兴奋的手舞足蹈,还有的欢呼雀跃着……

我们准备好了实验要用到的材料,有:两杯清水、一袋食用盐和两颗鸡蛋。

实验开始了,首先,我把一个圆滚滚的鸡蛋放入水中,鸡蛋立刻沉入水底,像一个懒娃娃似的躺在水底,一动不动。然后,我又根据老师的要求拿出一只鸡蛋放到另外一个盛满水的杯子里,并加入少许的盐,经过搅拌后,这只蛋宝宝在水中“跳起了舞”,可是没一会儿,它好像跳累了,也回到杯底睡觉了。接着,我又放入了很多盐到这个水杯里,并不断搅拌。“啊!蛋宝宝浮起来了!”我惊呼到。看到这一幕我开心的不得了,同学们也别提多高兴了。可是这是为什么呢?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这个现象,原来盐可以增大水的浮力,水的浮力变大了,鸡蛋自然就浮起来了。

经过这个科学实验,我知道了原来液体是有浮力的,这样我们游泳时才可以浮在水面,并且不同的液体浮力是不同的,盐水的浮力比清水的浮力要大呢!我也明白了生活中的科学无处不在,只要我们细心观察、思考,我们就会发现很多科学的小秘密!

我做了一项小实验300作文篇8

这次我要做一项有趣的小实验让鸡蛋在水中漂一会儿。大家都知道鸡蛋放入水中会沉下去,可是通过这次实验证明鸡蛋在水中也会浮起来。想知道这个实验如何做的吗?一起来看看吧!

首先,准备好实验材料:一杯温水、一个生鸡蛋、一根筷子和食用盐。用温水是因为可以加快盐的溶化,冷水中盐溶化的就非常慢了,那么有人就会问了,盐在热水岂不是溶化的更快?那当然不行,热水会把鸡蛋烫熟的.,那么这个实验就无法实现了。

我先把鸡蛋放入温水中,然后往里加入一些盐,并用筷子轻轻搅拌,这样可以加快盐的溶解,稍等片刻再静静地等待着鸡蛋的变化。等了一会儿,却发现鸡蛋还是沉在杯底,可能是盐放少了。于是我又加了一些盐并搅拌,然后再次观察鸡蛋是否浮起,可是鸡蛋依然像石头一样沉在杯底。我试着再次加了一些盐,结果依旧。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?我苦思冥想着。这时,爸爸提醒我说:你检查鸡蛋是否完好了吗?于是我拿起仔细查看了一下鸡蛋,并没有坏,又将其放回杯中。靠近杯子我认真地观察,突然发现它正在冒着非常小的泡泡,原来鸡蛋出现了细小的裂纹,用肉眼很难发现。第一次实验只能宣告失败!

第一次失败并没让我灰心,我立马重新准备了材料并开始了第二次实验,这次我特意仔细检查了鸡蛋是否完好。我把鸡蛋轻轻地放入温水中,然后放入一些盐并搅拌一会儿,为了快速达到效果,这次我还特意多加了一些盐。过了一会儿,鸡蛋慢慢地浮起来了。耶,成功了!我喜出望外地喊道。

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神奇的事情呢?我想来想去没有弄明白。于是我去请教了爸爸,爸爸说:这与液体的密度有关,密度越大,它的浮力也就越大。由于清水的密度小,不足以让鸡蛋浮起来,当加入盐后,由于盐的密度大,溶解在水中使得水的密度增加,盐溶解的越多,得到的盐水密度越大,最后当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后,鸡蛋就会浮起来了。原来如此啊,你们明白了吗?

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:

实验作文300字5篇

小学作文小实验300字6篇

做实验的作文优秀作文参考6篇

做实验作文参考6篇

2023年实验站工作计划参考8篇

实验室工作工作计划参考8篇

浮和沉的实验作文参考7篇

我做的梦作文400字精选6篇

我做的梦作文400字6篇

我做过的好事作文5篇

    相关推荐

    热门推荐

    点击加载更多
    32
    c
    97067

    联系客服

    微信号:fanwen9944
   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

    客服在线时间:
    星期一至星期五 8:30~12:30 14:00~18:00

    如有疑问,扫码添加客服微信,
    问题+截图进行提问,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。